近日,由西安市癌症防治中心暨西安市中心肿瘤内科主办:癌症科普行系列活动第九期顺利召开。此次活动聚焦癌症患者及家属高度关注的用药与医保问题,通过专业讲解、科普答疑,为现场患者及家属送上实用的健康指导。
本次活动由肿瘤内科主任王峥主任医师与王雪医师担任主讲。王雪医师结合临床实践,首先从医学原理层面科普人血白蛋白的本质——它是由人体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蛋白,核心功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激素及药物等,并非“营养补充剂”或“增强免疫力特效药”。她明确指出,其临床适用场景严格限定于血容量不足(如休克)、严重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引发的明显水肿或胸腹水、大面积烧伤、肿瘤恶病质等特殊情况,直接纠正了“癌症患者需常规使用白蛋白”“白蛋白能提升免疫力”等常见认知误区。
针对患者最关心的医保报销问题,王雪医师进一步结合医保政策条文解读:人血白蛋白属于医保限制性用药,仅在上述抢救、重症及特定病因导致的胸腹水等符合政策限定条件的场景下,才可按规定报销;若为普通营养补充、非严重低蛋白血症等情况使用,医保不予支付,需患者自费。这一讲解让患者清晰掌握了政策边界,避免因认知偏差导致医疗资源浪费。
王雪医师从临床实操与科普落地角度展开分享。她结合癌症患者放化疗后可能出现的蛋白丢失、营养吸收障碍等问题,强调白蛋白的精准使用时机——需结合血液白蛋白检测结果、临床症状综合判断,不可仅凭“感觉虚弱”“体重下降”自行要求使用。同时,她通过典型病例对比:一位因化疗后严重低蛋白血症引发腹水的患者,规范使用白蛋白后症状快速缓解;而另一位白蛋白指标正常的患者,盲目使用后不仅无获益,还因药物代谢增加了肝、肾脏负担。通过真实案例,直观展现了不合理用药的风险与科学用药的获益。
在互动答疑环节,王峥主任对“低蛋白血症如何通过饮食辅助改善”“日常补充蛋白质和输注白蛋白有何区别”等问题逐一回应。王峥主任特别补充科普:日常饮食中的鸡蛋、牛奶、瘦肉、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是人体合成白蛋白的原料,多数癌症患者通过均衡营养即可满足身体需求;只有当肝脏合成功能受损或蛋白丢失过快,饮食补充无法及时弥补时,才需考虑输注白蛋白。
此次活动不仅搭建了医患沟通的桥梁,更通过硬核科普让癌症患者及家属精准掌握了医保政策下白蛋白的使用要点与科学认知。西安市癌症防治中心将持续聚焦患者高频疑问,开展更多实用型健康宣教活动,以专业科普助力患者规范诊疗,为肿瘤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