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间盘退变,纤维环部分或完全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的一种脊椎疾病,临床表现常为: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放射性疼痛、脊柱侧凸、腰椎活动度减小,好发于20~50岁人群。
什么是“经皮椎间孔镜术”?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是在C臂机或CT的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置入工作套管于椎间盘突出部位,并置入内窥镜,在内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解除神经压迫,松解神经根粘连的技术。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优点:
可以局麻手术;
内镜直视,术野清晰;
精准技术;
迅速缓解疼痛;
创伤小出血少;
不破坏脊柱解剖结构,对椎管及脊柱正常结构干扰小;
恢复快,病人舒适度高,住院费用低。
术后恢复快,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患者的康复之路上,手术成功仅仅是一半的成功,另一半在于术后的精心保养和科学锻炼。术后短期的保养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康复的质量,术后远期的保养、锻炼情况则决定是否复发、复发周期的长短。
术后多久能下床活动呢?
小贴士提醒
椎间孔镜手术是比较微创的手术方式,损伤比较小,术后24小时,可以佩戴腰围适当下床行走,腰围佩戴时间约为6周,以免造成肌肉废用性萎缩,术后1个月以卧床休息为主,加强功能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康复锻炼原则
康复锻炼因人而宜,根据年龄,病情病人的身体状况及耐受性决定康复训练的强度,切不可盲目追求锻炼强度。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阶段:术后24小时①卧位直腿抬高运动及下肢屈伸运动②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
第二阶段:伤口疼痛感减轻,术后5-7天腰背肌锻炼可采用飞燕式:俯卧床上,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关节屈曲,要始终保持伸直,如飞燕状,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反复锻炼 20~40次,以个体以不感觉劳累为宜。
第三阶段:术后30天:正确使用腰围 ,在佩戴腰围情况下练习下床活动,站立练习法,即站立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于腰部,挺胸凸腹,使腰背肌收缩。行走时姿势正确,抬头挺胸,收腹,坐位时必须端正,不要弯腰。
多久能恢复工作呢?
伤筋动骨一百天,毕竟手术中摘除突出物,创伤部位在人体承重的枢纽位置,如同房屋的承重墙,需要一定时间的卧床静养,建议术后1-3个月可以恢复工作,但因为患者椎间孔镜术后康复情况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性,只有术后休养得当,远期康复效果才能良好,所以建议术后多休息一段时间再恢复工作。
如何科学锻炼?
术后尽量不要参加剧烈跑跳类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这些易造成病情加重、导致术后复发和再手术。
那可以进行哪些运动呢?
可以进行慢跑、游泳,患者也可适当进行平板支撑等运动增强腰背肌力量,但运动量应循序渐进,运动中有一定间歇,避免腰部过度劳累。
术后仍有疼痛感怎么办?
术后及术后3-5天的轻微疼痛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及营养神经药对症治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麻木的症状。术后3个月后疼痛感仍不缓解甚至加重或出现原手术节段同侧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需要及时就诊。
其他生活注意事项:
避免负重及睡软床;
避免腰部旋转的运动等锻炼的方式;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经常改变坐姿,不要久坐;
俯身拾物时,应屈膝下蹲捡起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