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多年,高血压病在我国迅速增多,但其知晓率、治疗率、特别是控制率却很低。每个人血压高的程度和类型不尽相同,因此选用降压药物要注意“个体化”,即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使血压降至目标值(120/70mmHg),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成不变”。
1、高血压合并心绞痛,宜选用钙拮抗剂。短效制剂常用心痛定、尼群地平或恬尔心,长效制剂常用氨氯地平、波依定、圣通平或拜新同,长效制剂的疗效一般优于短效制剂。此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有头痛、面红、心跳、踝部水肿等,如果不能耐受,应减量,或调换其他药物。钙拮抗剂与小量双氢克尿塞或倍他乐克联用,降压作用增强而副作用减少。高血压合并心肌梗塞,宜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或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康可等),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厄贝沙坦等),常联用其中两种。
2、高血压合并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宜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利尿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咽痒、干咳、皮疹等副作用,长期应用可能导致高血钾。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是常用利尿剂,应用较大剂量时前者易出现低血钾,后者易出现高血钾(特别是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者),故两者应联合或间歇使用。此外,强力利尿剂(速尿等)易引起电介质紊乱,服用时不需过分限盐,并应注意血尿酸是否增高。
3、高血压病合并心动过速、早搏、房颤或甲亢者,宜选用倍他乐克、氨酰心安、心得安等β-受体阻滞剂,但窦性心动过缓、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以及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禁用。哮喘、肺气肿或肺心病患者,禁用心得安等β2-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等β1-受体阻滞剂亦应慎用。高血压合并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患者,宜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利尿剂。
4、顽固性高血压,常需联用2、3种甚至4、5种降压药物,剂量也需适当加大。高血压伴高脂血症、妊娠或肾动脉狭窄患者,可选用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这类药物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甚至晕厥,故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服药后最好卧床稍息。重症高血压(高血压脑病、急进型高血压等)应住院治疗,静脉给药降压,常用硝普钠、酚妥拉明、硝酸甘油、速尿等。
5、高血压伴痛风患者,不宜使用双氢克尿塞、速尿等利尿剂,因为它们使血尿酸进一步升高。高血压伴溃疡病患者,不宜使用利血平、复方降压片或降压灵,因为它们可诱发溃疡出血。青壮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应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复方罗布麻片,因为它们可引起阳萎。
6、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珍菊降压片、北京降压0号片等,由于组方比较合理,价格便宜,对轻度高血压疗效肯定,受到高血压患者广泛喜爱。但这些药物的降压作用均比较弱,如长期服用仍不能达到降压目标,就应及时更换其他药物,切勿“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以免靶器官出现不可逆损害。
高血压主要依赖药物治疗,但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有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应当多吃素少吃荤,多吃鱼少吃肉,适当体力活动,常饮绿茶,少沾烟酒,严格控制体重,保持心境平和,并且持之以恒,必将从中获得莫大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