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论坛

您好,欢迎进入西安中心医院官方网站!

手机版二维码
医学教研

医学教研

 » 内容
“流感大流行时期”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发布人:佚名  发布日期:2009-06-29

  
  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升至最高级—6级,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声明中称“全球开始进入2009流感大流行时期”。截至6月12日中午,我国内地出现确诊患者126例,分布于13个省、直辖市,并且发现与境外疫区及输入性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的病例,即所谓“本土原发病例”。 

  看上去,新型甲型H1N1流感疫情呈愈演愈烈之势,“流感大流行时期”已经到来。那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作为一名呼吸专业医生,我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和观点。 

1.本次流感疫情可能持续较长时间。本次流感疫情始于今年3月,在美国和墨西哥发现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例。北半球每年的流感高发季节一般是当年11月至来年的3月,因此本次新型流感恰恰出现于一般的季节性流感结束之时。近一个月来,人们曾寄希望于随北半球天气转暖流感疫情会有所缓解。事与愿违,目前的疫情态势表明气候因素似乎对本次新型流感病毒的传播力无明显影响,不仅在北半球(如北美、欧洲),而且在南半球(如澳大利亚),流感均呈现蔓延趋势。可以想见,若目前的疫情进一步发展,将延续至下一个流感高发季节。因此,流感疫情可能会持续6个月以上甚至1年。 

2.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是传染力强、致病力相对较低。流感病毒的两个特点决定疫情的严重程度:(1)传染力。因人群对这种新型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所以本次流感表现出较强的传染力,表现为病例数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已在学校等环境内发生多起暴发流行。(2)致病力。重症患者比例和病死率是衡量流感病毒致病力的两个指标。根据现有资料,在美国和加拿大仅有2~5%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需要住院治疗,这一比例在墨西哥为6%,说明重症流感患者的比例并不高。根据6月11日数据,全球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的病死率是0.5%,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数字(2003年SARS病死率7~13%,1918年大流感病死率>2.5%)。 

3.流感大流行的危害在于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患者。在一般的流感高发季节,人口中的5-15%可以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而当流感大流行时(如1918年大流感)高达1/3的人口可能被感染,流感大流行的危害正在于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庞大数量的流感患者,即使重症患者比例和病死率不高,也会因庞大的患者基数而出现绝对数量较大的重症和死亡患者,从而使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系统面临很大压力,对整个社会产生较大影响。 

4.流感大流行时,须重点保护高危人群。流感的高危人群有两层含义:(1)容易被传染流感的人群。主要是因工作原因与流感患者有长时间密切接触者,如医务人员、公共卫生人员等。(2)患流感后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的人群。一般认为儿童、老人、孕妇、有慢性病者是高危人群。针对高危人群采取有力的防控与治疗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流感重症患者比例和病死率。本次新型流感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上述特点外,还有一些与季节性流感的不同之处,如在墨西哥约50%的死亡患者平时身体健康,对此需要进行进一步总结分析。 

5.要理解并配合实施针对流感的防控措施。以政府为主导的防控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是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基础,我国通过对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围堵策略,已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疫情的蔓延。随着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我国“本土原发病例”可能逐渐增多,甚至出现流感暴发流行,我国的防控策略也必将进行相应调整。理解并配合实施防控措施,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 
 ■什么是“流感样症状”? 
  指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腹泻。 
  出现“流感样症状”,需及时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 
  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切勿到医院探视病人。 

 ■什么是“流感密切接触者”? 
  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与病例共同生活或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员;或直接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或可能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或物体的人员等。 
“流感密切接触者”需要进行7天的隔离医学观察。  (北京朝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