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作业治疗日的主题是“学而知之,知而行之,行而恒之”,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十余年的康复之路。作为我院康复医学从零起步到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始终坚信:康复医学不仅是患者身体功能的重建,更是生活尊严的重塑、生命价值的重启。而这份光荣职业的真谛,正是在这“学、行、恒”三重境界中不断得到升华。
我是杨艳,作为我院神经内科康复中心建设的第一参与者,我始终坚守以“让患者重归生活”为使命,将作业治疗的理念深植于临床实践,不断推动康复治疗多学科协作模式,用专业与热爱,点亮更多生命的光。
学而知之——以专业筑基,点亮康复之光
康复作业治疗的核心是帮助患者恢复参与日常生活的能力,从穿衣、进食到工作、社交,每一个动作都关乎患者的尊严与独立。面对神经系统疾病带来的功能障碍,我深知唯有不断学习、精进技术,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可能。多年来,我系统学习神经发育疗法、任务导向训练、认知康复策略等前沿技术,建立康复治疗标准化评估体系,并积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只为让每一次治疗干预,对患者更具成效、更有温度。
知而行之——以方案为桥,重建生活希望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位37岁有着两个小孩的妈妈,突发脑梗死导致她右侧偏瘫、完全失语,一度陷入绝望。我第一时间为她制定个体化、专业化的康复方案:早期开展良肢位摆放与被动活动,预防关节挛缩;随后引入任务导向性训练,强化上肢控制与手功能重建;同时结合语言训练与心理支持,激发其内在动力。奇迹就是在坚持中发生——1个月后,她能用勺子独立进食;2个月时,已能熟练使用筷子;3个月后,她开始为两个女儿做出了简单的饭菜。两年后,她专门给我发来了一段生活中的视频:她双手灵巧地穿梭在毛线之间,正在为孩子织一件毛衣。那一刻,我热泪盈眶,这不仅是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更是母亲身份的回归,是生活意义的重燃。
去年,我还接诊了一名20岁大学生患者,因一氧化碳中毒导致严重认知障碍,注意力仅能维持10分钟,记忆力严重受损,无法继续学业,境况令人非常怜惜。我精心为她设计阶梯式认知训练方案,从基础注意力训练入手,逐步延长治疗时长,融入记忆策略、执行功能训练与情景模拟,经过一个月集中治疗后,她已能专注完成45分钟的认知任务,认知功能得到基本恢复。如今,她已重返校园,继续追逐她的大学梦想。她发来短信说:“谢谢您,让我找回了自己。”让希望照进现实,让患者重归生活,让我懂得自己价值所在,更加坚定“知而行之”的信念。
行而恒之——以坚守为炬,照亮职业之路
康复之路漫漫,它需要专业的技术,需要科学的头脑,更需要温暖的心灵,需要持久的坚守。从业十余年来,我经历了无数个与患者家属沟通、与时间赛跑的日夜,见证了太多患者从卧床不起到独立行走的蜕变,“行而恒之”,不仅是我对职业的崇尚信仰,更是我对患者的庄严承诺。每一次看到患者重新拿起筷子、系好鞋带、回到课堂,我都更加确信:我们所做的,不只是恢复功能,更是修复人生。
未来,我将继续秉持“学而知之,知而行之,行而恒之”的信念,在康复的道路上步履不停。愿每一位患者都能在我们康复治疗师的陪伴下,重拾生活,重获尊严,重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