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这个看似冰冷却又充满温度的地方,有时候,一句简单的问候,一次耐心的倾听,一个温柔的眼神,都可能在患者最脆弱的时刻,成为照亮他们内心的那束光。
张大爷,今年68岁,是一位退休工人。几个月前,他开始在吃饭时感到吞咽困难,哽咽感越来越明显。在家人的陪伴下,他来到医院检查。胃镜结果出来了——食管癌。那一刻,他和家人都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与不安。
面对疾病,张大爷的心里装满了焦虑与害怕。他担心手术的疼痛,害怕未知的风险,更放不下对未来的种种忧虑。作为他的责任护士,我每天都会花一些时间陪在他床边,倾听他的心事,了解他对病情的看法、对治疗的期待,也感受着他藏在沉默背后的不安。
通过倾听,我发现张大爷最担心的是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和手术风险,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在手术前,我为张大爷详细解释了手术的流程和必要性,消除了他的部分恐惧。同时,通过分享其他患者的成功案例,增强了张大爷战胜疾病的信心。还指导张大爷进行术前准备,如饮食调整、呼吸锻炼等,为手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手术那天,我作为ICU值班护士,全程守护在张大爷身边。我握着他的手,轻声鼓励,用坚定的目光传递力量。手术很成功,张大爷顺利完成了食管癌切除。
夜深时分,我刚忙完手头的工作,就听见重2床传来低低的叹息。走过去一看,张大爷蜷在床边,眉头紧锁,神情落寞。术后他需要在ICU观察,无法与老伴相见,这让他格外不习惯。
我轻轻走近,俯身问他:“张大爷,您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还是心里有什么事,想和我说说?”
他抬头看了看我,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又缓缓低下了头。
“是不是伤口疼?还是……想家人了?”我继续轻声问。
他深深叹了口气,终于开口:“小姑娘,谢谢你关心。我和我老伴结婚几十年,从来没分开过。现在她不在身边,我心里空落落的。也不知道病理结果到底怎么样……后续还要不要治疗,一想这些,我就睡不着。”
我握了握他的手,轻声说:“我理解您的感受。换作任何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里,都会焦虑、会担心。如果您愿意,我陪您聊聊天。我们一起,把这段最难的日子渡过去,好吗?”
张大爷点了点头。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您现在的心情,您会用什么?”
“焦虑。”他毫不犹豫。
“是哪方面最让您放心不下呢?”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个病,我一直怕。怕结果不好,怕人财两空,也怕拖累家人。老伴年纪大了,儿子工作也忙,为了我他们来回奔波……直到遇见你们主任,我才鼓起勇气做手术。可现在,我又开始担心后续的治疗。”
说到这里,他语气低沉:“生病以来,我最感动的就是老伴的陪伴,还有儿子的付出。有他们在,我很知足,可我也自责……是我拖累了他们。”
我轻声安慰:“张大爷,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您看,您的家人从未放弃,是因为您在她们心中无可替代。您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养好身体。您的健康,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您是一位坚强的人,我相信您一定能闯过这一关。”
他浅浅地笑了,接着说:“一开始我没把病当回事,现在压力越来越大,有时候真喘不过气。”
“这个过程确实不容易,但所有的治疗和观察,都是为了给您一个最适合的方案。如果一直拖着,反而会增加心理负担,对康复也不利。”
张大爷听后,神情渐渐放松:“你说得对,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好。是我自己总陷在情绪里,转不过弯来。孩子,谢谢你,和你聊完,我心里舒坦多了。为了家人,我得振作起来,好好休息,明天精神饱满地见他们!”
“那就好好睡一觉,张大爷。”我笑着为他整理了被角。
那晚,他渐渐入睡,呼吸平稳。之后几天,我经常在走廊看见张大爷在老伴的陪伴下慢慢走动,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不久,他顺利康复出院。那一刻我深深感到:心态,是最好的良药。
在平凡的护理工作中,我始终相信,只要我们愿意用心倾听、用爱陪伴,把每一位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就一定能走进他们的内心,用一束微光,照亮一段夜路。而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康复的喜悦,更是生命与生命之间最纯粹的信任与温情。